法兰盘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法兰盘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21世纪经济报道创始人刘洲伟10年前撰文专业主义与启蒙

发布时间:2020-06-28 13:50:21 阅读: 来源:法兰盘厂家

21世纪经济报道创始人刘洲伟微博截图

【TechWeb报道】8月7日消息,21世纪经济报道创始人刘洲伟微博称“我已辞去21世纪传媒执行总裁及其他相关职务”。

刘洲伟之前撰写的“专业主义与启蒙”文章。文章如下:

10年前,南方周末的经济部刚刚设立,12楼的一间斗室 4个卡座,端坐其中居然有新朝气象百废待兴之感。当时也未曾料到,另一张与南方周末不一样的报纸即将面世,而且其新闻报道的框架就是在这间斗室里形成的。国家给了一张报纸的出生证,我们命名了它:“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周末”四个字是从鲁迅的手书中抠出来拼在一起的,这是一种文化基因的暗示。鲁迅当年发现救治中国要从国民性的讨论开始,所谓救亡需先启蒙。南方周末当时编辑部的启蒙意识相当强,他们不断提出问题,针砭时弊,正视民瘼,唤醒沉睡者。

而“经济报道”不只是“提问”,更愿意“寻道”,找药方,比较哪个药方更好;不想只是“启蒙”,而是重在“构建”,是以国家主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在方法论上,我们“发现”经济也许是个更好的或更正确的出发点。马丁 ·路德的新教改革肇始于教会滥发的一种“兑换票”(赎罪券),英国的光荣革命源于限制国王的税权,卡尔 ·马克思以资本剩余价值为其革命理论奠基,而凯恩斯对货币的认识帮助西方渡过了大危机(包括眼下的这场)。

这样的构想显然需要“不同路子”的采编力量,我们应该从社会、法律、金融、资本、产业各细分领域的专业报道中获得真相,发现逻辑,我们要记者拥有不同的“分析工具”即专业学术知识的积累,需要精细操作打破粗糙的“自然式推理”从工具理性开始,走专业化的道路,但落在价值理性上,我们不能把这张报纸办成“教人赚钱的东西”我们不能忘记启蒙。

十年后,这张新闻纸远未到达彼岸,但其专业主义的实践至少完成了经济报纸的“行业启蒙”。

价值理性

2007 年 10月份,广州编辑总部掀起了一场持续数日的争论。争论由一篇稿件引起。当时深圳华为公司为应对新劳动法,上万名员工“辞职”。21世纪经济报道深圳新闻中心写出了独家稿件。在新劳动法的修改引起社会广泛争议的情况下,华为稿件发还是不发?该秉持什么样的立场?

经过编辑部的充分讨论,最终还是独家披露该事件,促使该案成为当时新劳动法修改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在华为稿件之前,编辑部就已经有过一场观点交锋,当时是山西“黑砖窑”事件。“黑砖窑”事件发生在劳工领域,以“服务中国最优秀的人群”为己任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该类事件要不要介入,怎样介入,当时也出现了分歧。

这两次大讨论,都是指向同一个问题,即一张新闻纸的价值是什么。经过这波“洗礼”,编辑部逐渐形成共识:《21世纪经济报道》虽然核心读者群是商业精英、知识精英、政府精英,但是这张报纸并不只是代表这个阶层,它是一个公共平台,是社会公器。它的使命是以推动商业文明新秩序为己任。这是一张新闻纸的价值表白。很多人都很好奇,像《21世纪经济报道》这样的商业媒体,是如何处理采编和经营的关系,它能否坚持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新闻中心办公地点是一幢圆形的办公楼。踏进办公室的门,采编向左,经营向右,两班人马背对背走进各自的办公室。也正是在这个办公室里,诞生了“汉芯造假案”等重大社会影响的稿件。在局外人看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职业精神近乎偏执,让人“费解”。2005年,报纸揭露了一家福建上市公司的银行骗贷丑闻。这家“涉黑”公司盛怒之下,派出高管到上海请记者到福建“走一趟”。经过反复甄别,肯定了记者纯粹就是为了“写篇稿子”后,虽然忍痛损失一个亿,也只好拱手送别。

21世纪经济报道有一批美女财经记者。一名敬业的女记者跟上海市副市长共进晚餐,席间众人相谈甚欢,唯独该美女记者频频向副市长发问。该副市长瞪了她一眼说,“小姑娘,你活得太累了,其实女孩子有很多职业可做的。”

很多记者感叹,为挖掘真相而突破的障碍,如果拿这份劲头自己去创业的话,什么坎都能跨过。价值理性离不开工具理性。掌握了工具理性,价值理性才更加锐利而有力。这也是《21世纪经济报道》专业主义精神之所在。

“你的分析工具是什么?”这是进入《21世纪经济报道》后,每一个记者都会遇到的拷问。医改公共品的报道,我们之所以能独步于其他媒体,就在于我们不仅高扬价值大旗,而且关注公共品产生过程中的力量博弈。并通过媒体这一公共平台,推动多元表达和博弈机制的创设。

一份成功的商业报纸,不仅是在商业领域传播信息。在我们看来,新闻只是工具,它要以接近社会良心与公平正义为务,这是长久的价值。

专业主义

这是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全球化的潮流,浩浩荡荡;这是时代的转折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路上;这里还是各种利益诉求激烈对撞,政商现象纷繁复杂的时空隧道。我们有梦想的张力,我们有担当道义与责任的使命感,我们懂得财经新闻的方法论,我们更不缺“高峡出平湖”的想象力。这些基本要素,如同一个 DNA的特定双螺旋结构,决定了这张报纸此后的基本走向。”

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理性”。我们试图把梦想的张力和理想的气质,都注入理性这把手术刀,沿着商业逻辑的起伏曲线,去解构最真实的当下,推演最接近真实的未来。记录当下,解构历史。我们需要温暖的心,冰冷的笔。我们还需要一套工具箱,来条分缕析,庖丁解牛。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强调的方法论专业主义,工具理性。

专业主义新闻上的专业主义和财经上的专业主义,这是一对承载理性梦想飞翔的翅膀。

在新闻操作上,严谨、客观、中立。很多人记得我们的深度报道,我们的彻底调查。事实上,在每一篇调查报道中,我们都力图直达利益诉求的每一方,给每一方说话的机会。负面报道只是我们试图驱动社会正向价值的手段和工具。

在财经上,力推商业工具和商业语言的运用。

这是一份商业报纸,我们要服务中国最优秀的人群。商业语言是最基本的沟通工具。

研究我们的团队,你会发现。我们不仅有新闻科班出生的记者编辑,还有大量经济学、金融等专业的人才。我们甚至与几所国内著名高校合作,举办财经新闻班,从源头开始培养人才。而进入 21之后的职业培训和自我学习,更是每一个人的必修课。

21就是这样一群人,携带和传承着基因,研究和运用着工具,但这些,还不是全部。

兼容并包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路径正在迎来与之前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同的转型,新的经济模型和理论的出现成为必然。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秉奉新闻专业主义的财经类媒体,如何在自己报道取向和报道立场的形成环节中,兼顾未来的趋势和历史的必然,并形成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命题。

几年前,在《21世纪经济报道》的年终特刊里,我们用了“天不负我辈,我辈安负天”这样的一个题目来诠释了这些年我们所坚持和试图达到的境界,“必须真正学好西方,特别是学会如何在几经起伏的中国历史之上建立一套连贯性的论述,真正把握西方发展现代性和应对现代性问题的核心经验,在中西传统融汇的基础之上创造新的具有普世性的传统,为世界历史带入新的推动力量”。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我们试图达到的方向。这也就意味着,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这些个体,必须要有更明晰的价值取向,从而去影响那些更多的个体。

这种基于个体意识而形成的群体价值观,正是 21世纪经济报道在过去十年来留下的最闪光的东西。

在这个基础上,一个很显然的取向自然而然的产生。我们鼓励个体的力量,这就意味着在报道类型和报道方法上,我们鼓励印有鲜明个人风格的新闻产品,我们希望每一个作品都可以反映出记者个人在这个大时代的思考,并不仅仅是跟随大势而为;在针对选题价值的取舍上,我们确信每一种思潮都有其产生的根源和报道的价值,它的最终使命是让人思考一个新的逻辑的产生,而不是某一个事件的具体结果。

这也就是我们所强调的,“日常新闻深度化”。在我们的广告语中,我们强调,“别人关心快和多,我们则关心逻辑和趋势”,这是我们的最终取向。

这就使得我们的方向更加清晰。在过去的几年中,21世纪经济报道在组织架构和人才培养上也对此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诠释。

我们将编辑部放置于报道最前方,并陆续启动各大海外记者站,我们用最有效和最简洁的方法来贴近新闻现场,从而使报道的题材和内容更加主流和锐利;我们在用人体系上,更是摆脱了之前一贯的新闻科班思维。

我们相信,一个好的财经记者,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好的财经人,对金融和财务工具的熟练运用,对宏观政策的敏锐把握,对法律等相关技术手段的了解,甚至是对历史、社会学领域的深度植入都将是我们在报道上一直领先的法宝。

我们推崇意识鲜明的个体,并鼓励其顺势发展;我们希望更多不同类型的个体融入我们这个团队,因为他们会让我们更加多元。

我们所做的,只不过是最终形成一种稳定的报道取向在针对具体大的趋势时,我们用清晰的逻辑、准确的论述以及前瞻性的预估来对外发声。这才是我们的价值核心。

因而,在过去的十年间,“兼容并包”是我们的最大特色。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个对报社立场和报道方向的更深层次挖掘。

Chrome浏览器下载

Chrome浏览器下载

谷歌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下载